
《中国药事》2021年4月第35卷第4期发表了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裴云飞等的文章,突出强调编写实验室安全手册的目的与意义,阐述编写的基本原则,详细分析手册的框架和内容,并提出助推手册执行的措施与建议。
药品检验机构承担着药品的审批注册检验、进口检验、监督检验、安全评价及生物制品批签发等工作,涉及危险化学品、生物样本、放射源和射线装置、各类危险废弃物以及超低温冰箱等大功率用电设施设备等,因此面临消防、化学、生物、辐射、安防等安全风险。在安全管理领域,有两个著名的理论——“海恩法则”和“墨菲定律”,表明任何一起事故都是有征兆的,同时也说明安全是可以控制的,任何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为降低实验室安全风险引发安全事故的几率,实验室设立单位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制定适合本单位的实验室安全手册,明确实验安全操作要求和违规罚则,为工作人员打一针“预防针”,促使工作人员提升安全意识依规实验,从而保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1. 编写实验室安全手册的目的与意义
实验室安全手册的主要内容包括单位安全管理组织架构、各级责任人的职责、实验材料的风险、人员的准入要求、实验操作要求及注意事项、人员防护与职业健康、设施设备安全使用要求、规避与排除隐患及事故的方法、应急预案等。编写手册的目的在于使读者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警惕“温水煮蛙”效应,提醒所有工作人员在实验室从事各类操作时,对于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的方面时刻保持警觉,预见事故的可能性,科学、规范地操作,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知法、懂法、守法,避免事故的发生,确保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2. 编写实验室安全手册的基本原则
编写实验室安全手册的宗旨是“以人为本”,从使用者的角度提出做好自身防护的措施,明确安全操作规范。编写内容注重精准全面、详实明确、可操作性强、用词规范、及时更新、富有实效,以利于保障安全。
2.1 内容精准全面
药品检验机构实验室从事的工作涉及消防、化学、生物、辐射、安防、设施设备、水电气暖等诸多安全风险,危险源多且品类复杂,在编写实验室安全手册时,应结合工作实际,内容应力求覆盖所有的安全风险要素,准确定位隐患短板,全方位补齐欠缺项,避免“木桶短板效应”。
2.2 规定详实明确
撰写实验室安全手册具体要求时,应避免使用不明确的表述。例如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的表述,应明确参照的法规名称和现行有效版本;有关部门和有关责任人的表述应明确到具体实施的部门、岗位及人员;饮酒和吸烟后不得进入动物实验室区域对时间应明确表述,可明确为饮酒后4小时、吸烟后0.5小时;实验室应根据生物危害风险评估的结果,针对具体的消毒对象,选择合适的消毒方式和消毒频次,应增加“最后经过合格的消毒灭菌验证”的内容;紧急联系电话和联系方式应及时更新,避免紧急情况联系不畅等。
2.3 注重可操作性
实验室安全手册面向的读者有各专业高学历的实验人员,也有跨专业的学习人员、初接触实验专业知识欠缺的学生、洗刷/清扫/维修保养协作人员等,因此,内容应简明、易懂,对专业名词、英文缩写进行注释,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语句,即便使用也应附注解释;对编写的操作要求,应预先实施推演,兼顾安全性、可操作性、方便性。
2.4 注意规范用词
避免使用口语化、表述模糊、容易引起歧义的词句。例如“插销板”可使用“电源面板”的表述;“物质都会灼伤皮肤”删除“都”字;“应注意不要让皮肤与之接触”中删除“注意不要让”可改为“应避免皮肤与之接触”;凡使用单位、部门名称应确认使用最新的表述;实验和试验应区分使用;“安放好警示标识”中“安放好”改为“设置”等。
2.5 依法适时修订
国家和地方安全主管部门根据社会安全局面和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完善和修改法律法规,使之更为适合具体的国情和行业发展需要;同时,科技的日新月异催生一些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应用于安全领域,因此,要及时跟踪这些新变化,关注时效性,对本单位实验室安全手册进行持续完善,做到与时俱进。3
3. 实验室安全手册的主要内容和框架
实验室安全手册是持续改进和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抓手,笔者针对实验室安全手册的内容编写提出建议。
3.1 明确组织机构设置
为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我国发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于实验室设立单位设置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12-01施行)规定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19-04-23施行)要求单位应当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制定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等;《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规定实验室所在机构应设立生物安全委员,负责咨询、指导、评估、监督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相关事宜;《北京市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范(第2部分:普通高等学校)》(DB11/T 1191.2-2018)要求单位建立负有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职责的领导机构,统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2019-03-02修订)要求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申请领取许可证,应有专门的安全和防护管理机构或者专职、兼职安全和防护管理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2018-04-27修正)规定重点目标的管理单位应当指定相关机构或者落实责任人员并明确职责等法律法规,对单位设立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作了明确的要求。因此,实验室设立单位应设置单位安全管理领导机构(例如安全管理委员会),主任为单位法人代表,常务副主任为分管单位安全工作的副职,副主任为单位最高领导层的其他副职;建立单位内部和外部相关安全领域专家组成的专家库,为单位各类安全重大事项、总体发展方向、重要决策、突发应急等提供专业的建设性意见;安全管理委员会下设消防、危险化学品、生物、辐射、安防等安全管理小组,监督管理相关领域的安全工作,各小组组长分别为分管单位相关安全工作的副职,副组长分别为单位安全管理部门和与某一类安全相关度最密切的部门负责人,组员分别为与某一类安全紧密相关的部门负责人,再往下的层级包括相关部门、科室、安全管理人员(消防安全员、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员、生物安全员、辐射安全员、安防员等)及工作人员;明确各层级的职责和工作规则。见图1。

3.2 确定实验室安全范围
建议单位结合从事的工作内容,从消防、理化实验、危险化学品、生物、辐射、安防、应急处置等各安全管理方面,分类分部分全面编写。
1)消防安全管理。应明确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厘清安全责任以及明令禁止的行为,并编写消防安全常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燃烧的条件和类型、火灾的分类和级别、用电防火注意事项和扑救措施、灭火剂常识和灭火的基本方法、消防器材的类型、实验室常用的灭火器材介绍、不同灭火器材的适用范围及灭火的有效程度等。
2)理化实验安全管理。编写的内容包括涉及理化实验的部门及其职责,人员岗位责任、任职资格,人员准入、培训、考核、上岗要求,以及安全防护、精密设备、实验材料、水电气暖等的安全管理和操作要求。
3)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应明确危险化学品采购、出入库、存放、转运、使用、邮寄、培训演练、人员防护、废弃物分类处置等管理要求。例如细化不同性质的危险化学品分区、分类、分库储存且不得与禁忌物料混合储存的管理要求;突出描述受到公安、药品、环保、应急管理等监管部门严格管制的品类,包括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易制毒化学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的管理要求;对实验气瓶及气体的采购与运输、储存和使用、回收和处置、使用禁忌等详细编写。
4)生物安全管理。可从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和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级、人员培训及准入、健康监护、感染性样本接收转运及操作、动物实验安全操作、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尖锐器具的安全操作、生物安全设施设备的安全操控、人员和物品及区域消毒控制、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及合规处置等方面撰写生物安全管理要求。
5)辐射安全管理。应编写辐射安全管理体系、岗位职责、防护操作规程、防护及安保措施、人员培训、台账管理、个人剂量监测、体检及健康监护、放射性药品外出检验、放射性废物处置等内容。
6)设施和设备安全管理。该项是对前面几部分设施设备管理的重要补充,主要编写仪器设备安全使用及维护制度、设施与环境安全管理制度、设备与电气安全使用制度等,为保障实验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硬件条件。
7)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应包括防火应急预案、反恐防暴应急预案、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理化实验意外事故应急预案、生物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辐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及防盗应急预案等,力求涵盖全部有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从而保障一旦发生意外突发事故,能有规可依。应急预案的具体内容可包括目标、依据、工作原则、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及职责、事故的分级定义、逐级上报的程序及内容、不同情况的紧急处理步骤(例如危险化学品中毒和窒息、爆炸、灼伤、泄漏等;触电及烧伤;生物安全方面感染性气溶胶释放、菌毒种培养液溢洒、皮肤沾染病原微生物培养物、生物安全柜出现正压、紫外线灼伤等;辐射安全方面放射源丢失、人员意外被照射、个人剂量计报警、放射性废物污染环境等;仪器设备停电;地震;水灾;火灾等)、培训与演练、应急保障措施、紧急物品储备和联系电话等。
3.3 建立安全工作手册模板
实验室安全手册是一个单位实验室管理体系的统领性文件,但每个实验室各有不同情况,因此建议每个科室应针对科室或单个实验室的特点和安全风险,编写“本科室或本实验室安全工作手册”。该手册宜精炼、突出安全重点,方便工作人员快速阅读使用,具体内容可包含:紧急电话和联系人,实验室平面图(包括紧急出口和撤离路线),实验室安全标示,科室或单个实验室的突出风险因子,相关危险物品的禁忌,个体安全防护措施,安全应急设施设备的配置(例如灭火器材、紧急洗眼器、逃生面罩配备及取用等),相关废物的收集与处置等。
3.4 编写实验室安全事故经典案例
实验室存在诸多危险因素,安全不容忽视,在实验室安全手册中详细列举已经发生的实验室安全事故的经过(特别要示例惨烈图片),认真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指明违规问题及处理结果,能起到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的作用。例如2018年12月26日,北京交通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实验室发生较大爆炸事故,造成现场3名学生烧死,事故调查认定此事故系典型 的违规安全事故。
4. 助推实验室安全手册的执行应用
4.1 加大实验室安全手册宣贯及培训力度
第一,实验室安全手册修订完成,经审批通过后,在单位分期、分批开展宣贯解读,实现全员培训;第二,各级领导带头促进实验室安全手册宣贯及培训,现场笔试考核,增强培训效果;第三,对实验室安全手册培训及考核文件进行存档备查,施加紧迫感;第四,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实验室安全手册宣贯和培训效果,对未达标者采取待岗补训、考核合格再上岗,提高实效性。
4.2 强化督促实验室安全手册执行落实
1)督查实验室安全手册执行情况,违规严惩。好的法规制度如果不落实,只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编在手册里,就会成为“稻草人”“纸老虎”,不仅不能产生应有作用,反而会损害法规制度的公信力。为提升执行质效,针对不落实法规制度、违规违纪行为,实行绩效惩戒、严格追责,增加违纪成本。
2)签订实验室安全承诺书,提升守则意识。签订实验室安全承诺书是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督促每一位工作人员知晓风险、安全操作、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的重要手段。
4.3 多途径多方式促进实验室安全手册不断完善
第一,将实验室安全手册纳入单位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单位内审、外审机制促进及时完善修订;第二,定期征求各安全领域专家、实验室从业人员、管理人员、运行维护人员、学生等修订意见,吸纳凝聚多方力量形成完善合力;第三,将实验室安全手册修订完善工作列入年度重点工作计划和绩效考评,从而督促按照计划逐步落实;第四,开展兄弟单位之间学习交流,互相借鉴制度完善经验,取长补短,携手共进;第五,抽取实验室安全手册管理要求,进行实地演练,查缺补漏,不断优化完善细节。1
5. 结束语
保障实验室安全是大家的共同愿望,可是几乎每年都有各种各样的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从1997年到2018年,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实验室发生各类安全事故200余起,造成几十人死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屡屡发生的实验室安全事故,导致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逝去,令人痛心,更令人警醒。应以建立符合国家法规要求、贴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完善的实验室安全手册为重要抓手,并严格监督其执行,让警示常伴,警醒常在,促使每一位实验工作人员懂法、明规,谨慎、安全、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实验室人员和财产安全。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