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社会和科研水平的飞速发展,各种性质以及不同研究内容的实验室危险废物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对环境污染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我国的实验室危险废物管理还处于较低水平,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健全、处置途径不足、管理队伍能力建设薄弱等问题。
《环境保护科学》2017年第43卷第6期发表了环境保护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陈阳等的文章,通过对我国实验室危险废物的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以期对我国的实验室危险废物管理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为实现实验室危险废物全过程环境无害化管理献策献力。
危险废物是指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 反应性或者感染性等危险特性,处置不当可能对环境或者人体健康造成有害影响的固体废物。实验室危险废物具有毒性强、成分复杂、种类繁多的特点见表1,实际上实验室危险废物已经成为了一种典型的社会污染源,经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积累后这些实验室危险废物进入环境 中,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研水平的飞速发展,各种性质以及不同研究内容的实验室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实验室危险废物问题越来越严重。然而,由于实验室危险废物的排放量和排放强度都很小,长久以来并未受到足够重视,与之相关的全过程环境无害化管理研究也开展的较少。因此,通过分析我国实验室危险废物的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对加强实验室危险废物管理,有效防范实验室类污染危害环境至关重要。
1. 我国实验室危险废物的管理现状
我国尚无直接针对实验室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等相关文件,管理制度相对薄弱,监管难度较大,目前实验室危险废物的管理模式大体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直接不作处理排放。此类现象常见于环保意识较差的学生和一些没有专业处理公司或废液池的新建实验室,危险废物在实验室产生后不做任何处理直接就倒入下水道或者垃圾桶,生物类实验室用过的病毒、培养的菌类、生物活性材料一起丢弃到生活垃圾桶。
(2)直接排入废液池。有些建有废液池的实验室,实验产生的废物不做是否是危险废物的区分,不通过任何处理直接倒入废液桶,随后倒入实验室的废液池中。
(3)经过很简单的处理后直接排放。做完实验后,实验室相关人员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进行简单处理,如:把有害的病毒、细菌等高温高压灭菌,把重金属沉淀、把强酸强碱稀释或者中和,然后倒入生活垃圾或排入下水道。
(4)滞留在实验室仓库不知如何处理。很多实验室会有过期、没有标签、或者潮解的废旧药品,已经无法在实验中使用,不能直接倒入废液池,也不能直接倒入垃圾桶或者下水道,工作人员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或者找不到接收的处置企业,只能存放在实验室仓库里,数量积累严重。
(5)分类收集后交给相关处置企业。实验室将产生的危险废物分类收集,储存到一定数量后交给具有资质的危险废物处置公司进行专业的处置。
2. 发达国家或地区对于实验室危险废物的管理
2.1 美国实验室危险废物的管理
以法律法规严格、管理体系完善著称的美国,在实验室危险废物管理方面积累了很多丰富的经验,可以为我们提供重要借鉴。美国异常重视人身安全,所有高校或机构都会设置专门的EHS(环境、健康、安全)部门负责与教学、科研相关的一切活动以保障科研教学活动安全开展 。在实验室危险废物收集储存方面,实验室内部危险废物被分为多种类别,并且按照要求采取不同类别的容器进行收集。在实验室内部对危险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后各高校或机构的EHS(环境、健康、安全)部门便会对各个实验室进行专门的收集。实验室危险废物的管理人员,要求必须熟悉相关的实验室危险废物管理国家政策,熟悉实验室危险废物的各种用途、性质与危害,同时熟悉防护方法措施;根据相应物品的性质、种类清晰注明标签或标示,做好符合标准的防护措施,使用专用的仓库及储存柜。收集后由专门的危险废物处理公司进行标准的无害化处理。
2.2 日本实验室危险废物的管理
为了有效的处理实验室危险废物,大多数日本高校或机构设有环保中心负责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定准则,对收集到环保中心的危险废物进行处理,同时非常重视教师的环境教育培训,使得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由高校或机构直接管理的环保机构负责对学校整体的危险废物进行集中处理,这种方式更有利于实验室危险废物的收集和集中处理。同时,日本实验室每年从文部省获得的经费相当充足,充足的资金足以使日本的实验室不断完善环保设施,并可以跟危险废物回收治理公司联合完成实验室危险废物的有效处理处置。
2.3 台湾实验室危险废物的管理
为了便于实验室危险废物的管理,台湾教育部在2001年发布相关规定对实验室危险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原则为不相容的实验室危险废物不能进行混合收集;其次为了安全稳定的贮存,一些比较敏感的实验室危险废物须由实验室首先进行初步的稳定化处理。为了便于管理,实验室危险废物须在相应的贮存容器表面按规定贴有相应的标签,放置于特定地点或贮存设施内。实验室危险废物的清运程序须符合“事业废弃物贮存清理运输方法及设施标准”,防止在清运过程中发生人体健康危害或环境污染事件。依据事业废弃物管理的有关规定,实验室危险废物应就清运流向进行网上申报。清运到指定利用处置地点的实验室危险废物主要通过焚化、熔融和物化等处理设施进行相应的处理。在前期的工作基础上,依照零废弃、资源化、低污染、高效率的原则,2000年台湾建立起了专门为实验室危险废物所设计的处理设施,具有教学、示范及研究功能,可以有效地解决实验室危险废物的处理问题。
3. 我国实验室危险废物管理存在的问题
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实验室危险废物的管理问题,能够认真执行相关的环保法规,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的实验室危险废物管理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与不足。
3.1 实验室危险废物的传统排放存在陋习
少数实验室人员(主要是个别学生和不规范企业)由于环保意识淡薄,认为化学试剂数量小污染也小,存在实验室危险废物随意排放的处置模式。例如,将废液直接排入居民下水道、将危险废物混入生活垃圾中,脱离环保部门的监管。目前市政污水处理系统只具备对居民生活污水处理的能力,无法有效处理实验室产生的危险废物。实验室危险废物虽然量小,但是由于毒性大、种类杂,长期的随意排放也会积少成多。实验室危险废物含有的化学、医疗、生物等污染物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后会对生活环境中的土壤、空气、水源等环境因素造成严重污染。
3.2 管理制度、管理机构不健全
全国性实验室危险废物管理技术要求空白,尚无相应的法律法规、标准或指南出台明确实验室危险废物内部管理技术要求,指导实验室人员管理实验室危险废物。很多实验室都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来负责规范化管理实验室危险废物,管理职责不清晰;没有制定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方案;没有向相应的环境管理主管单位申报实验室危险废物产生情况以及转移计划;不能实现按规定分类收集、妥善存放,按相关规定按期交给有资质的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单位进行集中处置。
3.3 实验室危险废物处置途径不足
现行实验室危险废物处置首先由实验室将危险废物按规定进行分类收集后,交给有资质的专业危险废物处置公司进行处理。但是有很多实验室位于中小城市,而这些中小城市多数并不具有实验室危险废物处置能力的公司或者建立相应的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因此很多实验室危险废物并不能在当地找到合适的处置单位。即使在当地具有合适的具有实验室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处置中心,但是由于实验室危险废物具有成分复杂、种类多、毒性大的特点,而大多数危险废物处置单位的处理范围都很窄,所以在处理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困难。因此实验室危险废物经常需要跨地区转移寻找其他地区的处置单位进行处理。同时,现有的具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公司较少,处置能力不足,基本上处于垄断经营的情况,处置费用在逐年提高,而实验室的环保经费投入往往不足。以上的问题均制约了实验室危险废物的处置 。
3.4 贮存不规范造成环境风险
我国制定了《GB 15562.2-1995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GB 18597-2001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等对废物贮存提出了“三防措施”、“识别标识”等严格要求,但现实中绝大多数实验室根本没有配套建设符合标准危险废物贮存场所、设施,识别标识和管理台账意识淡薄。危险废物多堆放在产生现场角落、厂区露天堆放或简易贮存场所内,有的是与其他一般废物、生产工具、生活垃圾、杂物等混合贮存,加剧了环境污染风险。
3.5 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有待强化
实验室危险废物的分类收集和初级无害化处理主要依靠实验室管理人员来完成,这部分人员队伍的工作态度和整体素质将直接影响实验室危险废物的管理效果。但是在我国的实验室中大部分给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待遇不高,实验室管理工作不受重视。比如,相比机关人员和教学人员,实验室管理人员地位较低,处于边缘性和辅助性的地位;劳动强度大、工作负荷重、工作条件差,同时由于工作业绩难以得到承认,实验室管理人员往往难以获得好的晋升通道;薪酬津贴低,职称评定比较困难、缺少深造进修机会、得不到认可和重视。以上种种不利因素,使得实验室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积极性不高、工作质量欠缺、精神不振奋、心情不舒畅,不仅使得实验室危险废物管理工作无法高质量完成,而且使得整个实验室的工作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4. 我国实验室危险废物管理的建议
4.1 强化环保监督与环保教育
实验室所属高校或机构的职能部门规范制定相关检查标准、检查制度,加大相关监督检查力度,定期组织开展相关实验室危险废物监督检查。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充分使用视频监控、拍照等手段收集信息,对管理差的实验室进行及时的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对管理优秀的实验室及时通报表扬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在实验室所属高校或机构各级会议中,要经常强调实验室危险废物管理的重要性,提高实验人员的环保意识,加强科研道德教育,号召实验人员积极争当生态文明建设的引路人,把合理合规处置实验室危险废物设定为必须完成的实验内容。要求实验室管理人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身作则,带头妥善合规处理实验室危险废物,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加大实验室危险废物环保工作宣传,针对实验人员对危险废物分辨不清的情况,聘请相关专家定期开展培训和讲座,充实大家的危险废物分类、处理方面的知识储备。
4.2 完善管理体制与管理机制
积极推进制定全国性实验室危险废物管理指南,明确实验室危险废物内部管理技术要求,指导实验室人员管理实验室危险废物。在实验室危险废物管理上,成立专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专门从事实验室危险废物的收集及无害化处理。每个实验室都要落实相关责任人,签订责任保证书,实现实验室危险废物管理落实到每一个实验台、每一个实验室。为了保护实验人员身体健康,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专门的实验室危险废物管理制度。实验室所属高校或机构每年拨专项资金投入实验室危险废物管理中,设立专门的实验室危险废物贮存点,合理收集,妥善贮存,定期委托符合规定的危险废物处置机构进行集中处置。制定实验方案时,明确将实验室危险废物的分类收集(见图1)和处理处置纳入实验方案,积极向实验人员传授环保理念。采购化学试剂时,与化学试剂销售公司签订过期化学试剂(药品)回收协议。
4.3 积极探索实验室危险废物减量化
(1)优先采用无毒、低毒实验材料。在保证实验效果的前提下,在设计实验项目时,尽可能使用无毒、低毒的试剂来代替毒性大、危害严重的试剂;
(2)推广减量实验。在实验时尽可能的用少的试剂,尝试使用常规试剂量的半量甚至1/4量来开展实验,同样可以获得所需的有效实验信息;
(3)在教学中采用计算机模拟实验过程。在学校教学中利用计算机的图像、动画、声音等效果来模拟部分实验过程,既让学生观察到实验现象、掌握了实验原理又减少了试剂的用量。
4.4 对有毒物质进行全过程管理
建立实验材料尤其是实验材料中的有毒物质跟踪制度,对实验中涉及到的每一种有毒物质都要落实去向。具体措施包括:建立有毒物质计算机管理系统,明确有毒物质的领用和去向;根据谁领用谁负责的原则,建立环保事故责任倒追制度;采用集中收集和存放措施,由有毒物质领用人落实有毒实验材料的最终处置去向。
4.5 加大政府、高校和科研机构环保投入
作为政府,应该强化环保的各项投入,在实验室所在地建立相应的危险废物处置设施,或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危险废物处置单位优惠和支持,实现实验室所在的中小城市也有处理危险废物资质的专业处置单位或相应的处置设施;作为实验室所在的高校或科研机构,应该针对实验室危险废物的处置适当增加经费投入,尝试购买简单的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如购买一台几万块钱的焚烧炉,就可以有效处理生物实验室产生的危险废物),实现实验室危险废物就地处理,避免危险废物转移过程中的风险隐患,这样即使实验室处于中小城市也可以有效及时的处理产生的实验室危险废物。
4.6 加强能力建设,建立激励机制
(1)积极引进高水平人才,充分考虑人员的专业、年龄、学历等因素,为人员队伍的合理化打下坚实基础。
(2)从制度上进行引导和保障,建立良好的激励政策,一视同仁打破实验室管理人员、机关人员和教学人员之间的界限,充分调动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建立良性的竞争机制,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3)加强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训练,重视后续水平提升的培养,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
4.7 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开展试点性的环境管理探索
通过借鉴《上海市产业园区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转运设施管理办法(试行)》等成功管理经验,开展高科技园区牵头的区域收集服务管理模式探索。以园区为试点,探索以中小企业实验室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园区实验室危险废物收集模式。通过发展服务的疏导作用,解决中小企业实验室处置单位较困难,收集不及时、处置成本高的困扰,减少实验室危险废物非法流失的可能性。
延伸阅读